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景点推荐 景点推荐

陕西历史博物馆镇馆之宝_陕西历史博物馆镇馆之宝简介

zmhk 2024-04-18 人已围观

简介陕西历史博物馆镇馆之宝_陕西历史博物馆镇馆之宝简介       现在,请允许我来为大家详细解释一下陕西历史博物馆镇馆之宝的问题,希望我的回答能够帮助到大家。关于陕西历史博物馆镇馆之宝的讨论,我们正式开始。1.陕西历史博物馆为什么是兽首玛瑙杯为镇馆之宝?2.博

陕西历史博物馆镇馆之宝_陕西历史博物馆镇馆之宝简介

       现在,请允许我来为大家详细解释一下陕西历史博物馆镇馆之宝的问题,希望我的回答能够帮助到大家。关于陕西历史博物馆镇馆之宝的讨论,我们正式开始。

1.陕西历史博物馆为什么是兽首玛瑙杯为镇馆之宝?

2.博物馆日,见识一下这些镇馆之宝

3.陕西历史博物馆十大镇馆之宝

4.陕西历史博物馆各展厅特色

陕西历史博物馆镇馆之宝_陕西历史博物馆镇馆之宝简介

陕西历史博物馆为什么是兽首玛瑙杯为镇馆之宝?

        兽首玛瑙杯,是至今所见唐代唯一的一件俏色玉雕,也是唐代玉器作工最精湛的一件,此杯选用世界上极为罕见的红色玛瑙琢制,这件以深红色、淡红色为主调的红玛瑙,中间竟夹有一层淡白,如此神奇自然的变化,如此鲜润可爱的色泽,使这块红玛瑙成为世间稀有的俏色玉材。

       依料取题,因材施艺,是俏色玉雕的最大特点。

        琢玉高手往往能“取势造型,依形布局” ,“依色取巧,随形变化”,对材料进行巧妙的雕琢。

       这件玛瑙杯,玉师在玉材的小端雕琢出惟妙惟肖的兽头,把纹理竖直的粗端雕琢成杯口,而口沿外又恰好有两条圆凸弦,线条流畅自然,天衣无缝。

       兽首圆眼、大耳、双角,其形似牛非牛,目视远方,眼神炯炯有神。

       

        作者巧妙用俏色技巧,将兽眼刻画得黑白分明,形神毕肖,真正达到“画龙点睛”的效果。

        兽头上下的肌肉,仅寥寥数刀,已是入木三分,生动传神。

        两只角粗壮有力,几度弯曲,富丽多色,凝结着力量和生命,显示着强烈的动态美,两耳高高竖起,微微内收,仿佛聆听世间的声音,整个杯的造型与动态,描述了全神贯注,飞驰疾奔的猛兽向前突冲的一瞬间,曲尽其妙,令人心动。

        而兽嘴镶金的工艺处理,也是匠心独运,它金光闪闪,克服了兽嘴处材质色泽太深的不足,使兽头的造型之美更为突出。

       这件国之重宝,象征着财富和权力,是一件高贵的艺术品,同时它也很可能是中西亚某国进奉唐朝的国礼,意义非同一般,是在东西方文明碰撞的火花中诞生的一件重要文物。

       唐玛瑙兽首杯 通高6.5厘米,长15.6厘米,口径5.9厘米。

        酱红地缠橙黄夹乳白色缟带的玛瑙制作,上口近圆形,下部为兽首形,兽头圆瞪着大眼,目视前方,似乎在寻找和窥探着什么,兽头上有两只弯曲的羚羊角,而面部却似牛,所以不能认为造型完全出自写实的手法,但看上去安详典雅,并无造作感,兽首的口鼻部有类似笼嘴状的金冒,能够卸下,内部有流,突出了兽首的色彩和造型美。

        此杯琢工精细,通体呈玻璃光泽,晶莹瑰丽。

        从轮廓上看,这种弧形的酒杯形似兽角,故也有称角杯的。

        这种形制,起源于西方,希腊人称之为“来通”(rhyton),后来才传播到亚洲。

        因此有的学者推测此杯是从中亚或西亚进献来的礼品。

        但深入研究者坚信,此杯出自唐人之手。

        兽首杯在制作之初,可能也想摸拟西方风尚采用羚羊之形,可由于对题材的生疏,所以最后成了现在的面目。

博物馆日,见识一下这些镇馆之宝

       中国四大博物馆之一的陕西历史博物馆可以说是非常受游客欢迎的,它已经成为游客到陕西的必去之地。这里有许多历史遗迹和悠久的历史。那么陕西历史博物馆有哪些珍品呢?

       英语学习日积月累唐代的酒器——镶金兽首玛瑙杯是国宝。是大唐文物展中囤积的何家村最珍贵的一件文物,长15.5厘米,直径5.9厘米。1970年在西南郊何家村出土。它是中国第一批禁止出国展览的文物,也是陕西历史博物馆的瑰宝。兽首玛瑙杯由稀有美玉材料——包裹丝玛瑙制成。玉雕的小端给人一种栩栩如生的动物头像,眼睛圆睁,炯炯有神。动物头上有两个弯曲的羚羊角与杯体相连,强壮有力。动物头部的吻部镶有黄金,用作杯塞。兽首玛瑙杯,造型逼真生动,动于无声,充满艺术感染力。从选材、设计到工艺,堪称唐代最精美的玉雕艺术。它是唐代唯一的精美玉雕,是唐代最精美的玉器,是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产物。

       此外,陕西历史博物馆还有170多万件文物,从古人类初期使用的简单石器,到1840年前社会生活中的各类器物,时间跨度超过百万年。所以博物馆一直有“给我一天,还你一万年”的说法。陕西历史博物馆有三个展区,按时间顺序从夏商周到元明清,从精美的商周青铜器到独具特色的汉唐金银器,还有各种陶俑和独具特色的唐墓壁画。

       字体这个鼎是西周早期的文物,1972年在陕西省眉县杨家村出土。它高77厘米,直径56.5厘米。腹部,嘴折叠,边缘折叠,耳朵站立,腿站立,垂直门和下边缘和上脚的饕餮图案。鼎内壁铸有四行28字铭文,意思是:某年八月初,王江收回了原本给师傅的土地,送给了你,于是你做了这个鼎作为纪念。碑文反映,“是天下之王土乎?“逐地、王臣”的土地所有制形式是研究西周土地制度的实物资料。王是最高的地主。他可以随意把土地和庄稼人给下属,他也有收回土地的权利。他的大臣们对国王赐予的土地只有使用权,没有所有权。从其形制和铭文可以看出,它是西周初年的一件器物,对古史研究具有特殊意义。很大程度上来源于补充和证明历史的铭文。

       1.唐镶金兽首玛瑙杯

       伍肆丁薇,高36.5cm,口径34.3cm,腹深19.5cm,重11.5kg,1975年在岐山县董家村出土。两只耳朵,三条腿,扁棱向外折,小腹向外翘起,鼎外底积了一层厚厚的烟灰,身内壁铸有19行207字——纹腹口底饰以细密的雷纹,记录了魏与邦因土地赔偿而发生的一起违约案。它对研究西周时期的法律状况起着重要的作用。《鼎》中的铭文反映了西周中期,一部分土地实际上是私有的,但土地的转让仍要经过王朝的诸侯,这表明贵族对土地的处置已经得到了制度的默许。是研究西周中期社会经济和土地制度的第一手资料,对历史学家和法学家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

       2.西周_鼎

       多佑鼎为西周晚期文物,高51.5厘米,直径50厘米。陕西长安县下泉村出土

       3.西周五祀卫鼎

       皇后印,高2厘米,长2.8厘米,重33克,用新疆和田羊脂白玉雕成。1968年出土于陕西省咸阳市韩家湾乡郎家沟。玉色纯净无瑕,晶莹润泽。玉石坚硬致密,无任何渗水现象。印体为方形,纽扣为高浮雕卧虎。跳跳虎形象凶猛,体态矫健,四肢有力,眼睛宽阔,眼球圆突,隆鼻,嘴唇方方正正,张口露牙,耳朵向后驼,尾巴藏在云纹中,背部刻有随身体摆动的粗壮曲线,六颗上牙刻有阴线。母老虎的腹部下面钻了一个洞,用来穿丝带。印章台的四边为平齐的长方形,刻有负线的长方形盒子,盒子内刻有四个相互倒置、相互链接的云纹图案,每个云纹图案通过双负垂直线与边框相连。阴沟里还有一些朱砂。印章正面刻有“女王印章”字样。字体结构严谨大方,笔画粗细均匀。熟练的雕刻技术是罕见的。755-79000年:“皇后敕令,文同皇帝,皇后印,金杀虎钮。”这种印刷系统和印章符合中国的系统。由于该地遗址距离汉高祖与吕后合葬的长陵约1公里,推测为吕后的财产,是汉高祖唯一的实物资料,弥足珍贵。

       4.西周多友鼎

       金、银、铜、竹结熏蒸器,高58cm,直径9cm,底径13.3cm,重2.57kg,1981年陕西省兴平县茂陵一号墓葬出土,属国家一级文物。形似高柄竹节豆,盖似博山。它是鎏金镀银的(鎏银),两只蟠龙雕在一个圆脚底盘里,都是用头顶着托盘的肚子。盘肚下部有十组三角形,龙头向后望。龙的身体从波浪中解脱出来,线条流畅,造型奇妙。炉盖的外面刻着“内”字汉武帝称“杨信”只有他的妹妹杨信为长公主。阳信家族应该是汉武帝的妹妹阳信长公主的家族。本来是未央宫里的东西,后来给了养心殿。

       5.西汉皇后之玺玉印

       陕西历史博物馆的18件国宝中,只有两件从未在境外展出,其中一件是鎏金舞马衔杯和银壶。

       镀金舞马衔杯银壶,高14.3厘米。1970年出土于西安何家村。壶的形状是中国北方游牧民族皮肤的形状。壶呈扁圆形,一端有一个小竖口,上面有一个莲花花瓣盖的壶盖,壶顶有一条银链与弓形的壶柄相连。这种造型既方便外出骑马狩猎,又方便日常使用,可见唐代工匠在设计上的匠心。银壶的两侧,用浮雕技术塑造了一匹骏马,它的头在奔跑,尾在击鼓,尾在跳舞。壶上之马是唐代著名的舞马形象。据记载,在公元《汉旧仪》年间,玄宗在宫中驯养了400匹舞马。每年八月初,玄宗生日那天,这些跳舞的马就披上华丽的衣服,按照“倒杯乐”的节拍跳舞庆祝生日。高潮时,马跃人在三层床上跳舞,有时壮汉们把床掀开,让马走。还有一首诗描写了舞马在演出后的神态:“又有题杯终宴曲,尾醉如泥。”这个壶中的舞马形象正好与书中的记载相印证,是不可多得的文物。

       6.汉鎏金鎏银铜竹节熏炉

       阙楼礼仪图,高296-420厘米,宽976-928厘米。1971年,陕西省乾县义德太子墓出土。益德太子李忠润是唐中宗李习安的长子,也是李治和武则天的孙子。大足元年(701年),他被武则天诽谤,棒杀,时年19岁。中宗复辟后,神龙二年(706),h

       宫女图,高176 cm,宽196.5 cm。1960年,陕西省乾县唐代永泰公主墓出土。绘于墓室东墙南侧。这幅画是国宝级文物。中共抽9人。第一个人单刀梳发,半转发髻,目光向前,双手放在腹部前,挺胸向前走,看起来豪华优雅。后来有一个人头发扎了个发髻,回头看了一眼,好像在跟别人说什么。其余的七个丫鬟都把头发挽成半髻、一髻或双髻。他们手里拿着一个单人平台、一把团扇、如意、一个方盒子、一把高足杯、尘土和行李,慢慢地侧着身子走着。除了两个穿着男式长袍外,其余七个都穿着窄袖,袒胸短袖,肩上披着丝帛,下穿红黄绿长裙,脚上都是云朵。画面生动,好像是一幅伺候床的画面。

       7.唐鎏金舞马衔杯纹银壶

       马球图,高229,宽688厘米。1971年,陕西省赣县张淮亲王墓被发掘。这幅画画在墓道的西墙上。有20多个骑士,都穿着两种色调的窄袖长袍,戴着帽子,穿着黑靴子。壁画突出了五个拿着月牙棍的骑自行车的人赶着马去抢球。第一个骑手是反向划水,其余纵马与他会合。10多人骑着马后,行者骑着母马,或在山中奔跑,或在空中疾驰。他穿着绿色长袍,红色翻领,目不转睛地盯着看,没有带球棍。以连绵起伏的山峦为背景,五棵孤独的古树点缀着空寂的画面,对应着墓道东墙的“旅行地图”中的古树。这张图是最早的关于马球的影像资料。

       8.唐阙楼仪仗图(两组)

       狩猎旅行图,高100-200 cm,长890 cm。1971年,陕西省赣县李习安墓出土。原图分成几幅。这幅画的背景是一片绿色的高山松林。40多名马背上的猎人背着弓箭、旗帜或豹鞭,簇拥着主人的马驰向猎场。寺庙后面有两头负重的骆驼。构图宏伟,气势磅礴。它是唐墓壁画的杰作。

       陕西历史博物馆门票预订攻略:/trip/35208.html

       陕西历史博物馆暂时关闭:/trip/113100.html

       镇宅之宝,千年魔壶,蓝釉:/trip/71573.html

陕西历史博物馆十大镇馆之宝

        唐代“天团”——唐三彩骆驼载乐俑

        千年前的“流行天团”如何穿越时光而来?他们又吟唱着什么?在陕西 历史 博物馆,唐三彩骆驼载乐俑作为禁止出境的文物之一,吸引着众多游客的目光。

        1959年,这尊唐三彩骆驼载乐俑在西安市西郊中堡村的唐墓中出土。其形为一尊昂首挺拔的骆驼,骆驼背上七位乐手围坐一圈,中间是一位丰腴婀娜的女子。七位男子意兴盎然地演奏着笛、箜篌、琵琶、笙、箫、管子等乐器,女子朱唇轻启,衣袖翩翩……

        “自从张骞通西域开辟丝绸之路,中国与中亚、西亚和欧洲的交流日增,这支千年前的‘巡回乐团’,很可能正表演流行于唐开元天宝年间的‘胡部新声’。”陕西 历史 博物馆陈列展览部副部长姜涛说。

        “这套陶俑是分塑合成,骆驼和乐舞俑独立塑成,然后组装,复杂又严谨,为中国古代陶俑艺术的精品之作。它既是唐代文化艺术、制作工艺发达昌盛的重要物证,也见证了丝绸之路上艺术的交流与融合。”

        中国山水画的巅峰之作《富春山居图》

        有一幅国宝级名画,分居海峡两岸,前段藏在杭州,后段存于台北,这就是中国山水画的巅峰之作《富春山居图》。

        《富春山居图》由元代大画家黄公望完成于1350年或更晚。到了晚明,它被宜兴收藏家吴之矩所得,后由其子吴洪裕继承。1650年,吴洪裕临终前命人焚画殉葬。虽被抢出,但是其最前一小段已被烧毁。

        重新装裱的《富春山居图》分为两截,今人分别称作《剩山图》和《无用师卷》。前者长期在民间流传,后者则在清乾隆年间进入宫廷。

        “1938年,著名书画家、鉴定家吴湖帆先生用家藏的青铜器换回《剩山图》。1956年,在著名书法家沙孟海先生等人的努力下,吴湖帆将其出让给浙江省博物馆。”浙博书画部主任卢佳说。《剩山图》因尚留一山一水一丘一壑得名,林峦浑秀,草木华滋,充满了隐者悠游林泉,萧散淡泊的诗意。

        2011年,《剩山图》赴台湾,与《无用师卷》在台北故宫博物院合璧展出,成为两岸文化交流的一段佳话。

        浙江省博物馆供图

        “镇水神兽”萌萌哒

        成都博物馆的镇馆之宝是一头萌萌哒的“镇水神兽”,它就是2013年出土于成都市中心天府广场的石犀。

        石犀长3.3米、宽1.2米、高1.7米,重约8.5吨,由整块红砂岩雕刻而成,体态丰满,壮实可爱,是目前我国出土体量最大的圆雕石刻之一。

        被誉为“天府之国”的成都平原,在秦汉以前是一个水患较为严重的地方。战国末期,秦国郡守李冰主持修建都江堰,并“作石犀五头,以厌水精”,之后成都才变得“水旱从人,不知饥馑”。考古学家判断,这头石犀很可能是李冰所造其中之一,因此它可是名副其实的千年“镇水神兽”。

        从被发现开始,石犀就深受市民喜爱,市民们给它起了 “萌牛牛”“宝宝”等小名,赞它“元气满满正能量”。

        成都博物馆研究员黄晓枫介绍,石犀刚出土时,表面被钢筋混凝土覆盖,还有风化粉化、片状剥落等,令人揪心。经过科学救治和保护,公众才能见到现在这样 健康 又神气的“神兽”。

        成都博物馆供图

        最接近“书圣”真迹的书法作品

        辽宁省博物馆珍藏的《万岁通天帖》虽非王羲之真迹,但却被称为最接近“书圣”真迹的书法作品。它一直是皇家珍藏,后被溥仪带出宫,现藏于辽宁省博物馆。

        据董宝厚介绍,当时武则天希望得到王羲之的书法作品,找到了王羲之的后人、宰相王方庆。王方庆将家传的王羲之作品都献给了武则天。武则天在万岁通天二年,命内府弘文馆对这些作品进行钩摹。

        董宝厚说,武则天让内府钩摹,肯定是找到了最好的书手,找到了最好的底本,钩摹的技术是最高超的,也是最接近原作的。

        不幸的是,原件再也没有流传下来,只有当时钩摹的作品保存至今。

        辽宁省博物馆供图

        女皇武则天的除罪金简

        河南博物院的镇馆之宝之一“武则天金简”,是现存唯一一件属于武则天的文物,它的发现也极具戏剧色彩。

        1982年5月,河南省登封市农民屈西怀在嵩山峻极峰的石缝里捡到了一片金灿灿的长方形物件。有文物贩子开价高达10万元,他却选择把“宝贝”上交国家,奖金是1500元。

        经专家鉴定,这是武则天的除罪金简,黄金纯度在96%以上,正面镌刻63字:“大周国主武曌好乐真道,长生神仙,谨诣中岳嵩高山门,投金简一通,乞三官九府除武曌罪名……”即武则天遣道士向诸神投简以求除罪消灾。

        “埋藏刻写天子心迹的简、策,曾是古代祭祀、封禅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这是天子与天帝的‘私话家语’,也是国家的‘最高机密’。”河南博物院社教部主任林晓平介绍,武则天金简为了解唐代 历史 和武则天生平提供了实物依据。

        2018年,在发现武则天金简36年后,身患重病的屈西怀最大心愿是再看它一眼,最终如愿以偿,一个普通农民与国家一级文物的故事画上了圆满句号。

        河南博物院供图

        点一盏长信宫灯 看古人的环保理念

        现藏于河北博物院的长信宫灯,见证了中国古人的环保意识,被誉为“中华第一灯”。

        长信宫灯,因灯上刻有“长信”字样而得名。1968年出土于河北省保定市满城区的中山靖王刘胜之妻窦绾墓中,由青铜铸成,通体鎏金。

        河北博物院研究馆员范德伟说,灯的造型是一位跪地执灯的宫女形象。宫女神态优雅,左手执灯盘,灯盘中心有灯芯。盘上附有短柄可以来回转动,灯盘上面的两片弧形板也可以推动开合,不仅可以挡风还可以调节灯光亮度和照射方向。

        “长信宫灯的绝妙之处在于它的环保理念。”范德伟说,汉代灯具多以动物油脂为燃料,燃烧产生的炭粒和灰烬容易造成污染。长信宫灯巧妙地将宫女的袖管与身体连接形成烟道。当灯烛点燃时,烟灰顺着宫女的袖管徐徐进入体内,宫女身体中空,如此精巧的设计可使室内减少污染。

        河北博物院供图

        3000年前的“青铜之书”——大克鼎

        3000年前的“青铜之书”,记载着怎样的秘密?在上海博物馆,威严厚重的大克鼎陈列于古代青铜器馆展厅的“C位”,引人瞩目。

        “大克鼎铸造于公元前10世纪末的西周时期,年龄已经有3000岁了。”上海博物馆青铜器研究部副主任马今洪说。

        清光绪年间,大克鼎在陕西省扶风县法门寺任村出土。它高达93.1厘米、重达201.5千克,是不折不扣的“国之重器”。

        大克鼎“蹄足”“兽面”,纹饰线条凹凸峻深、艺术风格粗犷质朴,鼎腹内壁有一篇长达290字的钟鼎文铭文,堪称青铜“天书”。

        “端庄美哉,文采斐然的我的祖父!充和谦让的心胸、淡泊宁静的神思,清纯智慧的德行……”大克鼎的作器者叫“克”,是管理周王饮食的官员。这段铭文不仅追忆了克的祖父,也记载了周王对克的册命和赏赐。

        鼎,自古以来就是国家昌盛、山河永固的象征。新中国成立后,国宝守护者——潘氏家族将它捐给国家,入藏上博。渡尽劫波的大克鼎,终于迎来安宁繁华。

        上海博物馆供图

        “拼图”而成的魏晋“男子天团”

        在南京博物院内,一幅长4.8米、高0.88米的砖画中,绘有魏晋名士“竹林七贤”和春秋时期的隐士荣启期8人,他们席地而坐、宽衣博带,或谱曲弹琴、或饮酒长啸,姿态放松、自得其乐,如同“男子天团”。

        1960年,南京博物院等单位考古工作者在南京市西善桥宫山北麓,发掘了一座南朝时期的皇室墓葬。其中,墓室南北两壁的大型模印拼砌砖画“竹林七贤与荣启期”颇具价值。该砖画分两组,各由近300块砖拼嵌而成。南墓壁描绘嵇康、阮籍、山涛、王戎,北墓壁描绘向秀、刘伶、阮咸、荣启期。每人身旁均标有姓名,人物间以松树、银杏、垂柳等隔开。

        据南京博物院 社会 服务部主任郑晶介绍,该砖画的制作过程如同“拼图”。据推测,南朝人先在绢本上将人物画好,然后分段制成模子,压印在砖坯上,再在砖坯侧面刻画编号,烧制完毕后,按编号顺序将砖坯拼接,嵌砌在墓壁上,组成这幅完整而宏大的壁画。

        南京博物院院长龚良说,这幅砖画人物线条流畅而飘逸,表达了竹林七贤和荣启期高逸淡薄的情怀,在中国绘画史上是一件不可多得的珍品。

        海昏侯墓葬中的“明星当卢”

        2013年,江西南昌一个汉代墓园车马陪葬坑中,出土了3000余件精美车马器,其中一件文物被江西省博物馆誉为“明星当卢”。后来人们才知道,这个墓园是在位仅27天的汉废帝、第一代海昏侯刘贺的家族墓园。

        “明星当卢”在出土时基底酥松发脆,纹样锈蚀无法分辨,国家博物馆研究员杨小林和她的文保修复团队用了20多天时间让其重放异彩。

        修复后的当卢纹饰构图蕴含的文化内涵丰富。“有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神元素,还有鹿、羽人、权杖等图样。我们通过纹饰了解到四神图的演变,以及汉代的宇宙天文观和图腾崇拜。”江西省博物馆党委书记徐长青说,渴望长生不死和升仙是两汉时期盛行的生死观,纹饰内容寄托了古人渴望由死亡到再生、再到永生的生死观。

        江西省博物馆资料

        晋侯鸟尊“碎片”后重生

        2000年,3000余岁的“神鸟”鸟尊出土于西周晋国的首任国君燮父墓中,考古工作者发现它时只是一堆“碎片”,爆破盗掘使青铜器受损。

        2001年,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的师生开始修复鸟尊,经过反复拼对、修补、去锈后,一件惊世之器再现人间。它呈高冠凤鸟形,作回首站立状,圆眼,钩形眉,两翼上卷,尾部为一鼻向内卷的象首,身上饰有羽毛及云雷纹,两翅和两足饰卷云纹,背上有盖,盖内侧及器内有铭文,可惜尾部残缺了一块。

        2002年,鸟尊赴上海展览时,上海博物馆的工作人员对其尾部进行了修补。近年来,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的研究人员在碎铜片中发现了鸟尊遗失的尾部残片,并于2018年归还给山西博物院,2019年山西博物院文物保护中心对鸟尊进行了修复。

        “它是一件重要的宗庙祭祀的礼器,是晋文化的象征和代表。这次修复后,多年的遗憾弥补上了。”山西博物院副院长张慧国说。

        山西博物院供图

        视觉:李小虎

陕西历史博物馆各展厅特色

陕西历史博物馆的镇馆之宝有葡萄花鸟纹银香囊、杜虎符、镶金兽首玛瑙杯等。

       陕西历史博物馆,中国第一座大型现代化国家级博物馆,首批“AAAA”级旅游景点,被誉为“古都明珠,华夏宝库”

       馆藏文物171.795万件(组),其中,一级文物762件(组),国宝级文物18件(组),其中2件为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居中国博物馆前列。陕西历史博物馆建筑的外观着意突出了盛唐风采,长安自古帝王都,历史上先后有周、秦、汉、隋、唐等十三个封建王朝在此建都,具有丰富的地上地下文物,形成了陕西独特的历史文化风貌。

       1、第一展厅

       第一单元——《人猿揖别》,以距今115万年前的蓝田猿人、大荔人、西安半坡、临潼姜寨等先民遗存,再现了中华民族生机勃勃的童年和文明的曙光。

       第二单元——《凤鸣岐山》,以陕西作为西周王都拥有的丰富遗迹、遗物,展示了中国早期国家的政治制度、经济形态尤其是伦理精神以及青铜铸造技术。

       第三单元——《东方帝国》,重点展示以兵马俑为代表的秦文物,以磅礴的气势和鲜明的军事特征,表现了秦帝国垂范后世的制度文明,以及积极进取、一统河山的时代精神。?

       2、第二展馆

       第四单元——《大汉雄风》,以汉都长安、汉家陵阙和典型汉代文物如汉金饼、西汉“皇后之玺”玉印、西汉鎏金银竹节铜熏炉、西汉彩绘雁鱼铜灯、西汉彩绘陶钟、汉酱釉绿彩云纹陶奁、西汉彩绘骑兵俑、西汉上林铜鉴等,展示了中国古代社会发展的第一个高峰——汉代繁荣的经济、文化、对外开放与交往,彰显其开放进取、开拓强盛的时代风貌。

       第五单元——《冲突融合》,以陕西丰富精美的农业民族与草原民族的文化遗存及宗教文物,如汉金怪兽、晋“晋归义羌王”金印、西魏独孤信多面体煤精组印、十六国灵华紫阁服乘金错泥筩、北魏彩绘骑马吹号角俑、南北朝彩绘持盾胡人武士俑、北魏鎏金佛菩萨三尊铜像等,表现了民族大融合、佛教东渐以及文化艺术的繁荣与特征。?

       3、第三展馆

       第六单元——《盛唐气象》,通过隋唐时代典型遗存,展示了中国古代最鼎盛时期的文化风貌,当时世界上最为繁华的国际大都会长安,和沟通东西方交流的丝绸之路,以及隋唐文化兼收并蓄、创新发展而达到的前所未有的高度。

       第七单元——《告别帝都》,展示了唐以后,作为西部重镇和西北区域中心的陕西,依然独具魅力的文化创造和精神传承。

       4、唐代壁画珍品馆

       唐墓壁画是陕西历史博物馆独具特色的珍贵藏品,共有20多座唐墓的壁画精品近600幅,达1000多平方米。

       其中5件(组)18幅被国家定为国宝级,69件(组)82幅被定为一级品。

       5、大唐遗宝展

       何家村出土玉器、宝石等器物30余件组,包括陕西历史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兽首玛瑙杯。

       6、马文化展

       陕西历史博物馆每年还推出6—7个大型临时展览,如《骁腾万里——中国古代马文化展》。

       展览由陕西历史博物馆主办,新疆博物馆和甘肃博物馆、山西博物院、青海省博物馆等全国14家文博单位共同协办,挑选了最具各地特色关于马的文物精品。

       7、文保修复展

       《巧手良医——陕西历史博物馆文物保护修复工作展》,是以文物保护修复工作为主题的专题性展览,主要展示多年来在文物保护修复工作方面的举措,展示文物保护修复的理念、方法和技术。

扩展资料:

       部分馆藏文物:

       1、青铜器

       已登录注册3900多件。藏品时代上起商周,下止秦汉。种类有礼器、乐器、兵器、车马器、生活用品和生产工具。其中最为典型的商周青铜器,许多器物(如多友鼎、师献鼎等)上铸有史料价值很高的铭文。造型较为典型的有先周凤柱斝、西周牛尊、它盉、战国鸟盖瓠壶和汉彩绘雁鱼灯等。?

       2、唐代壁画

       收藏400多幅,画面面积1000多平方米。是1952年至1989年先后从陕西关中25座唐墓里揭取的。墓主均系唐代三品以上的皇亲国戚和朝廷重臣。画面内容有四神、仪卫、建筑、狩猎、生活及唐与四邻的友好来往等。?

       3、历代陶俑

       已注册2000多件。藏品时代包括秦、汉、北朝、隋、唐和宋、元、明、清。质地有陶、彩绘陶、釉陶和三彩。艺术形象有文武官员、甲士侍卫、男仆女侍、西域胡人,以及天王、镇墓兽和马、骆驼等各种动物。

       由于得天独厚的优势,陕西历史博物馆所藏古代陶俑种类多、数量大、等级高,而且产生演变的序列完整,在中国博物馆极为少见,尤其是天真古拙的汉代陶俑和雍容大度的唐代陶俑最为著名。

       陕西省历史博物馆官网-常设展览

       百度百科-陕西省历史博物馆

       今天的讨论已经涵盖了“陕西历史博物馆镇馆之宝”的各个方面。我希望您能够从中获得所需的信息,并利用这些知识在将来的学习和生活中取得更好的成果。如果您有任何问题或需要进一步的讨论,请随时告诉我。